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不同术式治疗下腰椎结核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6月至2008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下腰椎结核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6~70岁,平均38.5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6.8个月。其中单椎体受累10例,2个椎体受累50例,3个椎体12例。下腰椎前凸角度(L4-S1)33.0°—-5.0°,平均13.1°。手术方式包括:(D28例行经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②32例行经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3)12例行经皮穿刺置管脓肿引流术(PCD)。疗效评价根据治愈率、植骨融合率、下腰椎曲度矫正状况及临床症状恢复情况(JOA评分)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5-8年,平均3.6年。PCD组首次置管治愈10例,2例重新置管引流后治愈;其中1例半年后因复发行病灶清除融合术。切开病灶清除融合组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95.0%(57/60)。患者皆治愈,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髂总静脉损伤3例,硬膜撕裂2例,经术中、术后处理,未造成机体残余损害。下腰椎前凸角度35.0°-16.0°,平均27.3°,最终随访时为33.0°-15.0°,平均25.6°。依照JOA腰腿痛疗效标准(29分法),术前为(15.2±3.4)分,术后最终随访时为(25.6±2.4)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下腰椎结核应根据病变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术式治疗,手术治疗能促进下腰椎结核病灶愈合,缓解临床症状,矫正畸形,避免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对聚乙烯醇水凝胶髓核假体进行应力松弛性能的研究,利用四元件线性黏弹力学模型对其黏弹性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并从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不同制备参数对髓核假体消散压缩载荷的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元件线性黏弹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髓核假体的黏弹特性,拟合度达到了0.99以上,效果优于三元件线性黏弹模型。四元件线性黏弹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溶胀率的增大可以增加髓核假体消散压缩载荷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消散压缩载荷的总量;初始PVA含量越高,髓核假体消散压缩载荷的速度和总量越小;髓核假体松弛时间与人体椎间盘的松弛时间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本组行单髁置换的62例患者(85膝),单侧39膝,双侧23例(46膝);其中男8例10膝,女54例75膝。男:女为1:7.5;年龄44~78岁,平均63岁;内侧单髁置换79膝,外单髁置换6膝,所有患者均使用LINK单髁假体(WMdemar Link GmbH&Co),将术前及最后一次复查KSS评分分值及关节活动度对比,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未置换间室退变情况。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62例85膝,平均随访时间65.8个月(48~99个月)。膝关节KSS评分:术前(58.22±20.07)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81.24±17.96)分(P〈0.01)。关节活动度:术前(126.73°±7.5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124.65°±8.65°)(P〉0.05)。术后首次与最后一次随访X线平片检查,未置换间室退变进展不明显。5例患者6膝分别在术后11—42个月出现胫骨部分假体松动,3膝做全膝翻修术。另2例(3膝)患者服用镇痛药,可行走及坚持日常活动,目前在随访中。结论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膝关节退变进展速度,但胫骨假体松动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